好書推薦-紅色大布局:中國錢進非洲的真相

 

詳細介紹(點我)

 

 

中國究竟是非洲的流氓捐助者,還是非洲的老朋友?

中國錢進非洲,到底是另有盤算?或單純只是龍的禮物?

世界銀行顧問首度完整揭示:中國在非洲是怎麼運作的……

上世紀90年代後期,西方國家的政府和商界因為地緣政治和資源需求而「重新發現」非洲,他們赫然發現:這片黑色土地上已經遍布了紅色的旗幟。中國早在五十年前就已經透過援助和投資非洲來進行布局了。中國的目的何在?它在非洲到底做了些什麼?它真的如世界銀行執行董事摩伊希斯‧奈姆在《紐約時報》撰文所說的那樣,是「流氓捐助者」(rogue donor)嗎?了解非洲,就需要了解中國和西方對它的不同戰略,以及由此發生的不同故事。

本書作者博黛蓉以三十年的學術研究為基礎,梳理了中國援助非洲的歷史,比較了中國相較於西方國家採取的不同策略,並實地考察了大部分的非洲國家,採訪了很多相關人員,她發現真相遠比聳人聽聞的迷思更為複雜。老朋友和流氓捐助者的標籤的背後,有大量不為人知的故事、數據與細節……

例子一,西方媒體的主流看法是:中國的援助和投資,僅僅是為了獲取非洲的石油、礦產?她的答案是:哦,這不是真的。因為你在非洲,到處可以看到中國人資助的醫院、水壩、鐵路、機場、議會大廈、學校。而這些贊助,最初的目的只是讓這些國家支持北京而非台北。例子二:中國的投資,使得蘇丹逃脫了達佛地區集體謀殺所應受到的懲罰。她的看法是:沒錯,這是事實,但是中國正在改變他們的策略,此外,民主國家日本和印度也是蘇丹石油的主要購買者。例子三:中國正在使腐敗加劇。她的答案是:或許並沒有加劇,但顯然也沒有改善……

在非洲人看來,前來非洲的西方人大多是銀行顧問、投資專家,而來非洲的中國人則是:承諾要兌現伙伴關係的最高領導人、大型跨國企業的老闆、要求他們長時間工作的女廠長、廢棄金屬的收購商、修築橋梁和道路的專家和技術工人、農業專家和水利專家、青年志工和老師等等。中國人最初想在非洲輸出毛主義,但最後派去最多的是專家和技術工人。

在本書中,博黛蓉努力把中國對非洲援助和經濟參與的現實從各種迷思中剝離出來,揭開覆蓋在上面的層層面紗,深入中國錢進非洲這一被人們重複了千百遍的羅生門背後,為這一個在二十一世紀前十年處於非洲發展核心位置的現象,提供一個更加均衡、更有歷史依據且更為複雜的畫面。

作者簡介:

博黛蓉 Deborah Bräutigam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國際發展與比較政治學教授,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她也是世界銀行、非洲發展銀行、聯合國以及其他發展機構的顧問。她的主要研究領域是中國和非洲的經濟和外交關系、外國援助、國家建設和發展等議題。

作者早年曾在台灣、香港學習中文,在西非種植水稻的農村進行研究,並居住過南非與中國。1998年出版的《中國援助與非洲發展:輸出綠色革命》(Chinese Aid African Development:Exporting Green Revolution)、2000年的《援助依賴與治理》(Aid Dependence and Governance)以及本書,都是她三十年來一路長期觀察非洲與亞洲的成果。

譯者簡介:

沈曉雷,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生,非洲專業研究,曾先後翻譯出版有《中國形象:外國學者眼中的中國》(合譯)、《新帝國主義》(合譯)、《歐洲模式》等書。

高明秀,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碩士,現為社科文獻出版社編輯。

 

詳細介紹(點我)

 

arrow
arrow

    Dots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