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烏/白

 

詳細介紹(點我)

 

 

《烏∕白》是全世界第一本台語圖像詩集,由72首圖像詩構成,台英雙語版,手工裝訂。



★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院長賴俊雄於英文序中說道:「這本實驗性的詩集裡的每一頁、每一個意義的展現都是一個難解的謎,提供讀者意外的相逢、深思與驚奇。」



★中山醫學大學台文系教授何信翰亦於台文序中讚賞為:「是一本大智慧的詩集 」。




圖像詩集《烏∕白》
見證台語文學的前衛性與思想性



台語文學作品過去被認為,在技巧上,既無藝術性又無前衛性;在主題思想上,既不深刻又傳統。如今大家可能要改觀了。由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語系方耀乾教授創作,台文戰線社出版的圖像詩集《烏∕白》可能立下台灣文學史的里程碑。《烏∕白》是全世界第一本台語圖像詩集,由72首圖像詩構成,台英雙語版,手工裝訂。



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院長賴俊雄於英文序中說道:「這本實驗性的詩集裡的每一頁、每一個意義的展現都是一個難解的謎,提供讀者意外的相逢、深思與驚奇。」



中山醫學大學台文系教授何信翰亦於台文序中讚賞為:「是一本大智慧的詩集 」。



這72首圖像詩,有的是沒有文字的,有的是一片漆黑,有的是五彩繽紛的字體,更有的是一頁透明紙,甚或頁面挖空的。方耀乾解釋:「《烏∕白》解構了固有思維的框架。黑不再只是黑,白也不再只是白,五顏六色也不再是五彩繽紛。或許黑才是白,黑才是五彩繽紛,白才是黑,白才是五彩繽紛。此詩集亦支解了宗教觀,人欲得自由,只有宣判上帝、神、佛死亡。連素淨光滑的鏡面封面都在在呈現流動、豐富的世界觀,封面不只是一個封面,《烏∕白》的封面是萬萬千千個封面」。

方耀乾說:「《烏∕白》同時追問也挑戰:黑與白、空與有、地獄與天堂、生與死、人與神、自由與囚禁、朽與不朽、美與醜、變與不變的觀念以及關係。」

這本圖像詩集提供一些思考或者僅提供一些浮光掠影的感知,它似乎不提供解答,但答案似乎又在焉。答案或無答案非僅在作者,還在讀者,還在脈絡,還在碎片,還在之間與之外。或是混沌(chaos),是無(nothingness),是空(Śūnyatā),是有(existence)......。

《烏∕白》這本詩集中的每一首可單獨解讀∕不解,不僅如此,前後首之間亦有關連,必須一起解讀。《烏∕白》逼迫你思考下列諸問題:
1. 黑白真是黑白?還是五光十色?還是現象?還是本質?
2. 現象才是本質?還是本質才是現象?還是有現象才有本質?或反是.......
3. 空是什麼?空是符號?是虛無?還是實踐?
4. 宗教是啥?教主是明燈?是精神的解放?還是監獄?
5. 意義是啥?現象是意義或是本質才是意義?無意義也是意義?有意思卻無意義?無意思卻有意義?有異議才是意義?
方耀乾說:「意義是永遠的延異?意義是崎路?意義是迷宮?意義根本是無意義?無意義才是有意義?請看《烏∕白》,然後追問你自己。」

作者簡介:

方耀乾(1958~)
台南人,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現任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副教授、《台文戰線》社長。曾任「台灣新本土社」社長,《台灣e文藝》主編、《台文戰線》發行人及總編輯、台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台南女子技術學院應用外語系主任兼視聽教育中心主任、《菅芒花詩刊》總編輯、《菅芒花台語文學》主編。方耀乾集台語文學創作者、研究者、教育者、編輯者於一身,是台語文學的重要作家與學者。林央敏認為方耀乾是崛起於九十年代下半葉最具大家之風的台語詩人。張春凰說其詩句看似簡單,但內容的深度與形式的變化在台語詩界是一個變革。    
獲得獲第 17 屆榮後台灣詩人獎(2009)、第1屆教育部推展母語傑出貢獻獎(2008)、吳濁流文學獎新詩正獎(2006)、南瀛文學獎新人獎、府城文學獎等。著有台語詩集《台窩灣擺擺》(2011)、《烏/白》(2011)、《方耀乾的文學旅途》(2008)、《方耀乾臺語詩選》(2007)、《阮阿母是太空人》(1999)、《予牽手的情話》(1999)、《白鴒鷥之歌》(2001)、《將台南種佇詩裡》(2002);台語劇本《妒婦津》(2000)、《鏡》(2001);論著有《Uì邊緣kàu多元中心 : 臺語文學ê主體結構 》(2008)、《台語文學的起源與發展》(2005);編有《台語文學讀本》(I)(II)(2003)等。

 

詳細介紹(點我)

 

arrow
arrow

    Dots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