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我家拆遷十二次 (中英對照)

 

詳細介紹(點我)

 

 

作者簡介:

艾薇.荷馬娃緹(Evi Hermawati)

一九九一年,出生在印尼雅加達紅溪河(Angke River)畔卡布村(Kapuk Muara);是金卡蓮(Cengkarang)大愛一村慈濟初中三年級學生。

爸爸是雅加達(Jakarta)人,媽媽來自中爪哇省(Central Java)八加連埠(Purworejo);有兩個姊姊、一個哥哥、一個弟弟。

由於位在紅溪河畔的家是違建,經常被迫搬家,居無定所而曾以拾荒賺取學費。艾薇把她的經歷寫成本文,獲得印尼一家企業舉辦的全國寫作比賽第一名;她未來的志願,是成為一名記者。

【繪者簡介】羅方君

一九七二年生,台灣省雲林縣人。華岡藝術學校美術科畢業後,曾赴英國遊學;從事兒童美術教學十餘年。

曾經是純藝術的崇拜者,眼中只有達文西、塞尚、畢卡索等大師不朽的成就。十年前,遭遇人生難題,自我封閉;在親人鼓勵下,成為《慈濟》月刊插畫志工,從純藝術的表現方式,到大眾化的插畫創作,曾經歷一段「陣痛期」。

慈濟的故事來自四面八方,轉換成圖像語彙,有時很困難;然而,每一次創作,都可以體驗不同的人生哲理,是最大的收穫。

目前為專職家庭主婦,跟先生、兩個小孩和一隻大麥町狗住在承天山林;很希望在忙碌的育兒生活中,多為孩子們創作好書。

譯者簡介:

◆繪者的話:謝謝你,艾薇 撰文/羅方君

畫完了,終於完成了!

當色鉛筆在第五十五幅畫上做了最後的修飾,心裏感到無比雀躍;然而出奇的,這樣的感動卻很快轉為平淡。這是八月中旬某個寧靜的午後,窗口的風鈴才剛被一陣徐徐微風舞弄得叮咚作響。

去年入秋,剛坐完月子一週,就接到慈濟道侶叢書主編玫君的電話,她邀請我一起來做一本青少年繪本。這個企畫案,把身處印尼的艾薇和我連結在一起,在將近一年的創作過程中,我的生活同時也面臨了一些波折。

身為全職母乳媽媽,跟寶寶之間的關係,足以「脣齒相依」來形容。當時,除了與日夜顛倒的作息奮戰外,就讀幼稚園中班的女兒,課後也需要付出一些時間陪伴。

女兒對我畫畫的內容非常好奇,常提出很多問題;大概知道艾薇的故事後,她畫了一張圖,自己定名為「艾薇姊姊的櫻桃樹屋」。

日子像陀螺,忙得團團轉,但每天還是分秒必爭,盡力騰出兩、三個小時來創作。從試畫草圖、人物造型到上色定案,我們花了一些時間反覆溝通討論,直到彼此都滿意為止。

三個月後,正覺得愈畫愈上手、進度較順利時,先生卻在深夜無預警地昏倒,緊急送醫急救;先生住院和療養的那段期間,是我最感吃力的日子。

這一年來,無常一再來敲門;女兒因疝氣住院開刀、兒子因掙脫餐椅的安全帶,不慎墜地而住院觀察,都讓我不得不放下手邊工作,全心來照料。

艾薇啊!艾薇,每當伏案畫著艾薇時,我們似乎變成了親密家人;雖然我們都經歷了層層磨難,但我往往會鼓勵自己,給自己多點祝福,一切總會雨過天青……

玫君說,她很想問我:怎麼遭遇那麼多事,但每到醫院探望時,卻不見我臉上有任何愁容?身邊的朋友常會讚歎我的開朗,以及在這本書創作過程中展現的毅力。其實,我只是努力在成就一個理想中的繪本,這驅使的信念來自證嚴上人的開示──有願就有力。

《我家拆遷十二次》終於完成了,感謝艾薇寫下的親身遭遇,讓我有創作的機會;感恩編輯部的伙伴們,在我最困頓的時刻,為我加油、打氣;更打從心裏感激先生,他為自己的公司奔忙之際,還默默在生活上分擔家務,讓我能多點時間創作。

最後,要感念父母親,在我幼年時力排他議,開啟我學畫的因緣。

艾薇,謝謝你,也獻給你──我的祝福。加油了!

 

詳細介紹(點我)

 

arrow
arrow

    Dots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